物流降本,运价已降无可降,这6大方向具有降本潜力
物流降本的6大着力点
7月10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“推动高质量发展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。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会上介绍,将组织开展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专项行动,全力推进交通物流结构性、系统性、制度性、技术性、综合性和经营性等六个方面的降本提质增效。
1、两业融合,系统性降本
近年来,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创新发展,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和组织方式,在物流业与制造业、商贸业、农业等产业之间形成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,提升制造业等产业的供应链物流水平。通过产业融合,打破企业边界,从供应链链主企业向上下游延伸,覆盖客户的客户、供应商的供应商,统筹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和网络设施布局,从物流业与制造业、商贸业的两业融合向产业链供应链双链融合迈进,降低供应链全链条物流成本。
2、物流服务模式创新,综合性降本
当前,我国物流运行存在“单一环节成本低,全链条运行成本高”的矛盾。物流企业需要通过服务模式创新,逐步从单一的运输、仓储服务商→综合物流服务商→供应链集成物流服务商转型升级。通过资源整合、流程优化、组织协同来提升物流服务价值,增强专业化、社会化、网络化物流服务能力,提供供应链一体化解决方案,平衡好降低成本与提升服务的关系,实现综合物流成本最优。
3、多式联运,结构性降本
近年来,运输结构调整受到广泛支持,大宗商品“公转铁”“公转水”总体进展顺利。但在具体的推进中还存在一些堵点,需要多式联运规则、标准、制度持续统一、完善,培养高水平的多式联运服务商,提高“一单到底”的全程履约服务能力。并提升数字化多式联运管理水平,提高运力衔接、物流资源利用效率。
4、数智化转型,技术性降本
近年来,物流数智化转型在降本增效上显示出极大的潜力。作为物流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,数智技术催生物流领域的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,推动线上线下物流资源整合,机械化、自动化、智能化设施设备,无人飞机、无人驾驶、无人配送、自动分拣系统、物流机器人等智能技术装备的应用,将持续提高物流运行效率,为物流降本提供技术推动。
5、物流枢纽带动产业集群,网络化降本
目前,我国“通道+枢纽+网络”的物流运行体系建设逐步完善,它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重要支撑。借助日趋完善的物流枢纽网络,促进枢纽间通道贯通和网络衔接,能够增强区域物流竞争力和产业吸引力,通过物流集群带动产业集群,培育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枢纽经济。
6、规范物流市场,制度性降本
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统一开放、竞争有序的营商环境。通过聚焦制约物流业发展的堵点和卡点问题,规范物流市场准入,加强事中事后监管,深化物流领域市场化改革,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。推进减税降费惠企,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,强化用地要素配置,便利城市货车通行等,优化行业营商环境。并通过有效的管理和监督,确保物流降成本工作落实到位。
数字化平台是供应链物流成本管控的关键
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在《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战略考量》文章中表示,降低物流成本整体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:一是职能物流成本最优阶段。二是全程物流成本最优阶段。三是供应链物流成本最优阶段。并指出:目前,我国大部分企业仍处在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的过程中,部分领先的制造企业、商贸企业、物流企业在逐步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型。从第一阶段的“职能物流成本管理”到第二阶段“全程物流成本管理”,乃至到第三阶段的“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”,他们在成本控制目标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:一个是关注局部物流成本,一个是关注全程/全链物流成本。而造成这个差异的根源在于物流信息的割裂,导致物流环节/企业无法融入到整条供应链的物流需求中去,也就无法站在供应链层面进行整体的物流管理和调度,无法实现全链物流成本的控制。因此,搭建信息共享、业务协同的供应链平台是解决供应链物流成本管控的关键。
数字化供应链平台可以对需求采购、订单处理、仓储、物流等供应链各环节实现智能协同。以信息化手段控制、优化供需企业之间的信息流、物流和资金流,将供应商、制造商、销售商等连成一体,增强供应链端到端的计划、执行、控制能力,达到供应链物流的优化管理和成本控制。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是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举措,但它不是简单降低物流价格,更不是挤压各方利润水平,而是通过效率提升、质量升级来创造降本新空间。随着物流基础设施、制度规则支撑的日趋完善,数字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,将推动物流业与生产制造、商贸、农业等产业实现两业融合,通过数字化协同平台,实现紧密的合作,和智能化资源匹配利用,用技术促进物流的系统性、综合性、结构性降本。